《餐桌上的植物》
此豆紅色居多,莢必雙生
最下饭的豆——豇豆
(一)
上节线上自然教育课堂,我们跟随江灏老师认识了胖嘟嘟、红彤彤的西红柿。从本篇开始,江灏老师将带领我们一起学习第四种大家熟悉的蔬菜——豇豆。
江灏老师
青岛园林技术学校教师
“童阅岛”专家团队成员
今天要开讲啦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写稿时恰逢夏至,正所谓"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俗话说:夏季吃肉不如吃豆,夏日食豆有个简单的原因,就是很多豆类蔬菜都是在这个季节成熟。
应季的食材顺应着大自然的节奏,在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下成长,除了更加丰富和优质的营养,用来入菜有着更加浓郁的天然滋味。
盛夏成熟的毛豆,再到三伏天里堵“伏缺”的豇豆,夏日里豆类蔬菜正当时。
豆类蔬菜是指豆科植物中可作蔬菜食用的栽培种群,包括以嫩豆荚供食用的菜豆、豇豆、扁豆、刀豆,以嫩豆粒供食用的毛豆、蚕豆,以及以嫩茎叶供食用的豌豆芽苗等,种类多,分布广,营养丰富。
虽然豆类蔬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但豆类蔬菜是让人抓狂的大家族,我觉得仅次于“白菜”(详情请看白菜篇)。
通常被称为“豆类”的是指豆科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约有种。
在汉语中,有的豆科植物不叫“豆”,如花生;等一等,让台湾同胞来说说
在台湾,假如你在餐厅点了一份“土豆”,你拿到的会是……
欸?
怎么是花...花生
有的非豆科植物也称作“豆”,如咖啡豆、可可豆、土豆……
豆类的世界真奇妙啊
近两万种太庞杂,我们今天就说说其中的一种——豇豆。
吃过无数遍,见到“豇豆”两个字还是会念错的一定不是我一个!据说买菜的人里大概有30%会被豇豆的名字难住。
具体的情形有两种:其一是在农贸市场上对菜贩说“那个长的豆角多少钱一斤”的人(青岛人的祖先可能属于此类,直接约定俗成了“豆角”);其二是在超市里对着标签嗫嚅良久终于念出gāng豆的人。当然也许会碰到直接把标签写成“缸豆”甚至“肛豆”的彪悍卖家(不要问……)。
等等,我们细细说说“豇”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年)的《大宋重修广韵》中首次出现这个字,读音是“江”,特指这种豆子。
但成书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年)的《字汇》里这个字是可以读作“岗”而同样也是指这种豆子。在上海你还会听到“gāng豆”这种古音。
李时珍解释说:“此豆紅色居多,莢必雙生,故有豇??之名。”?即绛,绛:红色。花开成对,所以叫??(音绛双),又叫做豇豆。
随堂小测试:
(考试规则: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俗话说:夏季吃肉不如吃豆,夏日食豆有个简单的原因是:
A.豆子味道好极了
回答错误?
B.豆子长得好看
回答错误?
C.豆类多在这个季节成熟
回答正确√
解析:你认为呢?
D.豆类可以消暑
回答错误?
2.豇豆的“豇”读音是什么?
A.jiāng
回答正确√
B.gāng
回答错误?
C.gōng
回答错误?
D.jiàng
回答错误?
3.让人抓狂的大家族豆类蔬菜的品种有多少种?
A.
回答错误?
B.
回答错误?
C.
回答正确√
D.
回答错误?
参与互动请在本文下方留言
预告:
下期线上自然阅读课堂,江灏老师将为大家讲述豇豆的演变史,敬请期待哦!
本文文稿:江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文活动部?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