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刀豆 > 刀豆产地 > 正文 > 正文

那些年我用过的手摇磨豆机之探索者无名氏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31 19:43:46
哪家白癜风能治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大家好我是咖啡狗,也可以叫我二哥,很久很久没有给大家做手摇磨豆机的测评了,测评内容我也会加入一些冲煮知识去讲,如果每次测评仅仅从产品去讲,其实过于单一和重复,只有结合了冲煮理论去讲,我觉得干货会更多。

这次带来两款新磨的测评,当然还是选择和C40做对比测评,更有说服力,C40的价格因为疫情已经快突破元,记得一年前时候 元的价格就可以拿到。

测评过程中我会使用到咖啡浓度测试仪,我个人觉得浓度比萃取率更重要,测浓度一定要让你的咖啡液体滴干后再测才准确。包括我朋友打冲煮赛也是只计算浓度,不会考虑萃取率,因为一个正常的冲煮用一款还不错磨豆机,萃取率都会在正常范围内

在测试过程中浓度测试仪需要矫正归零,比如我这款水测得TDS0.08,需要归零后再检测会更准,其实就和电子秤放上了不同的器具需要归零后冲煮是一个道理。

同样我们会使用筛网,也是为了找到三款磨一个相对一致的研磨度,虽然可以保证过筛细粉通过率一样,但没法保证粗颗粒的研磨度完全一致,

即使过筛率一样也不可能达到完全一样的粗细研磨度。

款是omnicup探索者,市场价

这应该是最近刚上市不久的一款磨豆机,主要是外观的配色比较吸引我

于是买了一把回来给大家测评一下。

另一款是去年9月份上市的无名三代,之前测评过1,2代,时隔三年终于出第三代了

三代在我手上已经使用了半年时间,一直到现在才测评也是为了试试他的耐久度如何,毕竟是一款元价位的手摇磨,我买的是48mm的大刀盘版本,还有38mm刀盘版本,便宜了元。

探索者手摇磨配备了两个接粉罐,因为罐子是和C40一样的玻璃材质,这样可以保证摔坏的情况下有一个备用的接粉仓。

手柄的安装需要卸掉上面的螺丝才能够固定安装

取下螺丝,放入手摇杆再用螺丝固定住就可以了

整个安装过程很简单,熟练操作的话20秒就可以拆卸或者安装手柄。

顶部的盖子也是便携式可以取下来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豆子在研磨过程中弹出来。

因为磨的主体是类似塑料的这种轻便型材质,所以整个磨的重量在克左右,也是为了轻量化和成本考虑。

使用筛网找刻度,大概过筛滤60%,我都会使用5克咖啡豆去找一样的研磨度。用C刻度研磨5克咖啡豆,过筛滤2.9克大概是60%,所以我都会以这个过筛率去调节研磨度,虽然我们知道就算细粉通过率是一样的,但粗颗粒的粉径一定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可能做到 均匀研磨。

官方建议手冲41-54刻度

我选择了40刻度,使用5克咖啡豆过筛率2.9克,60%过筛,

研磨的很均匀,因为是双轴承固定,基本不需要担心均匀度,就看刀盘的耐久度了,当然耐久度和你使用频次有关系。

研磨后因为冬天会有静电吸附极细粉

用这种吹镜头的小工具就能够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吹两下或者用小刷子刷两下就干净了,不会影响下次使用,不需要用水冲洗,很多新人刚开始接触手摇磨喜欢每次用完清洗磨豆机,完全没有必要,每次用完记得吹几下,刷一刷,做一个基本的清洁就可以了。

我还是会使用1:16粉水比,总注水大概毫升,而且我会让水完全滴干净,这样计算浓度才是准确的。

还是用40克左右的水去闷蒸,我不使用30克水也是为了更多液体能够充分的接触到咖啡粉,更好的排气为后面的萃取做准备。

从粉层看,还不错,不会有过多细分在表面。

测试浓度1.39(忘记拍照),在正常的金杯范围内。口感完全没有问题,不会有过多细粉造成过萃而产生苦涩,也不会有不均匀的颗粒造成萃取不均匀。

接下来测试的是无名氏,也就是无名3代,铝 机身加上48MM的刀盘重量达到了克的重量

无名三代也改了传统的旋钮式的粉仓,二代的粉仓橡胶圈因为使用久了会老化,粉仓松动容易掉下来,所以三代又改回了传统旋钮式。

我也把三代无名拆开,看了看内部构造,新手不建议拆磨,因为很多新手调节研磨度可能都还不熟悉,拆磨这种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对于新手还是有难度。

刀盘也是使用了更耐用的进口乌钢刀盘

内部构造看上去也更扎实,感觉可以用很久的样子,这台磨使用的是外调节刻度,加内部微调节,内部微调节主要适用于意式的条件,手冲用外调节即可

拆开磨后安装的时候不小心调节了内刀盘,刻度变了,磨了一个很细的研磨度,几乎接近面粉的意式或者摩卡壶研磨度,但研磨过程中比较轻松,5克豆子花了49秒时间,制作一杯意式需要18-20克,基本上3分钟左右就能够研磨一杯意式研磨需要的粉量

所以这台磨磨意式相对会轻松,但我不建议大家手冲调节内刀盘刻度,我找了很久浪费了一些豆子才找回了之前的刻度,内刀盘刻度只适合微调,大调不容易找回刻度。

外刀盘调节11刻度正好是一个手冲刻度,同样5克咖啡粉过筛滤60%

48mm大刀盘研磨速度很快,刚才用5克粉研磨意式研磨花了49秒的时间

而手冲刻度只需要花了31秒时间研磨15克咖啡豆。

这是无名筛了细粉后粗颗粒,十分均匀

同样会使用92度水去做一个冲泡,经过我测试,水温在10度以内,其实改变萃取率是极为有限,

经过对比测试要差15度左右才能明显感受萃取速率不同。

同样会使用15克咖啡粉,闷蒸40克,第二段注水到毫升

总注水毫升左右,一样是滴滤干净,出液体毫升

按照 的SCA标准浓度在1.15-1.5之间,1.47的浓度也在金杯范围内

C40的价格已经跨入了元级别磨豆机价格

当时我购买C40的价格元,进入店铺看了下,价格已经涨到

C40重量克,比无名3略微轻一些,重量适中,手感很棒

C40手冲我习惯用24-26格刻度,过筛率60%的刻度是24刻度

15克豆子花了1分钟的时间研磨,研磨很轻松,力气小的女孩子也完全没有问题,但如果匀速研磨还有点慢,需要花费1分钟时间研磨,不过我们都是烧水过程研磨,时间也是完全够用的。

45克水充分接触水闷蒸,当水接触了咖啡粉,咖啡就开始萃取了,滴滤式咖啡的特点是有新的水加入到咖啡粉里,不停的有新的水去冲刷咖啡粉,这就是滴滤咖啡的特点,而法压壶.爱乐压.聪明杯属于浸泡式咖啡。

1分10秒左右我会完成第二段注水,到毫升

第三段注水在毫升左右我会改成中心注水

目的是减少扰流,降低萃取速率

大家切记,中心注水在页面注水即可,一定不要抬的太高,抬的太高,中心注水的意义就没有了,反而会增加萃取率

我经常看见一些新手在后段使用中心注水,水流抬的很高,过高冲击力过大水注从侧面溢出的现象。

中心注水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萃取率仅仅是为了降低咖啡的浓度达到一个正常粉水比例,因为只有正常的粉水比才能达到正常金杯的浓度

如果你今天用1:10比例,或者高于1:20比例,你的浓度永远达不到金杯范围内1.15-1.5

我同样是花了三分钟让液体完全滴感觉,也是为了浓度更

同样是克液体,咖啡粉吸水几乎是一样的

冲泡的是一款埃塞的日晒咖啡豆,口感圆润,甜度中等,余韵会有杏桃类的风味,就算全部滴滤完花了3分钟,也不用担心过萃的风险

其实一杯咖啡都是由萃取不足和过度萃取组合而成,永远不会有一杯完美均匀萃取的咖啡。

我觉得手磨的选择只要选择中轴固定的磨,基本上可以满足冲煮要求,从元价位到元价位的磨豆机都可以满足日常需求,就看你的预算了

像现在C40的价格已经跨越元级别,这个价格我个人更推荐德国的另外一款KINU旗下系列M47,同样价位全不锈钢机身,47MM的刀盘设计,重量也达到了惊人的克重量。

咖啡狗三年前也测评过他们家的的另一个系列M68市场价已经被炒到万元级别的手摇磨,是一款制作精良的手摇磨,具体测评可以去我知乎专栏找到

属于收藏级别的磨豆机

那么今天的测评就先到这里,我们下期测评再见吧。下一期我会带来老白设计的滤杯还有玫瑰咖啡研发的可调节水量大小的一款手冲壶,粉色颜值很高哦!

年1月17号14:22

wechat:sd

个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odoua.com/ddcd/15371.html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刀豆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