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刀豆 > 刀豆产地 > 正文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瑞金华屋村华嬷嬷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3/12 10:27:44
<

推荐阅读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我们从未停止对小康生活的憧憬。如今,全面小康终于触手可及。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更加壮丽的新征程。决战决胜的最后阶段,赣鄱大地一派火热的攻坚场面,广大干部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正在全力以赴、冲刺胜利的终点。

东方女报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透过平凡生活的温度与感动,一个又一个的小康故事,生动体现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汇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

华小英的生活轨迹就像是一个圆圈,老家是她的圆心。

华小英的老家在江西瑞金华屋村。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因“十七棵松”的故事和土坯房改造而为人所知。这里是华小英开始做泡菜的地方,也是她兜兜转转总会回到的原点。

她做的泡菜就是有名的“华嬷嬷泡菜”,很多人曾在央视《生财有道》栏目中看过她做泡菜的样子。今年54岁的华小英,年开办泡菜工坊,把小小的泡菜从农家乐饭桌上的配菜,做到当地知名的热销品牌,实现年营业额突破万,只花了短短四年。

回味

华小英研发了十几个品种的泡菜,百香酸黄瓜、酸甜萝卜、酸辣刀豆、酸甜藕片等都是她的招牌泡菜。与传统腌菜不同,华小英的泡菜加入了百香果、赣南脐橙等水果混合发酵,色泽鲜亮、脆爽可口,又叫“水果泡菜”。

腌制中的百香酸黄瓜

百香酸黄瓜,是她打开销路的第一款“明星产品”,也是目前销量最多的“爆款”。她做的酸黄瓜,嫩、脆、酸、甜,爱吃的人总也吃不够。

在老家华屋村一座土坯房里还保留着华小英当初开办“华嬷嬷泡菜坊”的模样。作为非遗扶贫工坊,这里成为了华屋村的一处景点。游客可以品尝和买到远近闻名的“华嬷嬷泡菜”,还可以了解泡菜的制作流程。

9月下旬的一天,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华小英。她身上穿的还是7月份直播带货时的那件印花上衣。衣服褪色了,看上去有点旧。听说又有媒体来采访,身边人劝她换身新衣服,打扮打扮。“平时什么样,就什么样嘛。”她并不在意。她衣着普通、朴实无华。一头短发、小麦肤色,笑起来,一脸的爽朗。

华小英

采访当天,恰巧有从深圳过来的一大巴车游客到华屋村参观。游客们很快便被“华嬷嬷泡菜坊”摊点上的泡菜吸引住,围着试吃起来。吃完,每个人的胃口都开了。连不吃辣的人,都赞不绝口。游客们吃了都愿意买,一买就是两三百块钱。

华小英做泡菜不是一时兴起。在瑞金,一直有做腌菜的传统。华小英家一共6个兄弟姐妹。小时候,家里穷,没什么吃的,华小英和弟弟妹妹们嘴馋的时候,就从腌菜缸里捞点腌菜吃。记忆中,那一块块腌菜就是最美味的零食。现在想起来,都会口齿生津,回味无穷。

长大后,华小英总会在妈妈做腌菜的时候搭把手,自然也学会了腌菜。读初中时,华小英每个星期都会带腌菜到学校吃,还常常跟同学分享。同学们都说,她家的腌菜酸咸适度,味道很好。“既然大家都说很好吃,我下次就多做一点,分给更多人吃。”华小英很开心,这也成了她做腌菜最初的动力。

腌菜,瑞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要做好却不是一件易事。年3月,华小英开办了泡菜工坊,专门做泡菜。为了获得最好的口感,华小英不断琢磨和实验。研发期间,华小英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去调配方。那段时间,他们一家每人一天要尝上十几根黄瓜。

华小英在做泡菜

盐水浸菜、入缸腌制、检验、出缸清洗、山泉水浸泡、沥干、倒入二次腌制……“华嬷嬷泡菜”采用传统老坛泡制、乳酸自然发酵,总共有20多道工序,但同时又加入了百香果、赣南脐橙等水果混合发酵。因为在制作上讲究浸泡,所以又叫“泡菜”。

华小英颇为自己做泡菜的手艺感到自豪。她的“华嬷嬷泡菜”最大的突破就是在长时间的发酵后,泡菜还能保持爽脆的口感。这也是大家最为赞叹的。

好吃的东西大家都爱吃。华小英很快因做“水果泡菜”而“火”了起来。新华网、中新网,央视等媒体都报道过她。

回乡

华小英一家年便搬到了瑞金市区生活,她的“华嬷嬷泡菜坊”也于年搬去了市里,但她依然离不开自己的家乡。隔几天,她就会回趟华屋村,这里也是她泡菜原料的产地。

华屋村果蔬基地总共余亩,华小英承包了40余亩。9月正是丰收的季节,华小英的果蔬大棚里,黄瓜、刀豆、洋姜等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一旁还种有百香果和脐橙。这些都是“华嬷嬷泡菜”要用到的原材料。华小英一直以做出“赣南特色农产品”品牌为目标鞭策自己,做泡菜选用的蔬菜都是大家可以看得到的“精品”。

华小英在果蔬大棚

走进华屋村,沿路是成片的白色果蔬大棚,掩映在绿树丛中,蔚为壮观。村里一栋栋红瓦白墙的客家小楼依次排列。一路之隔,是村里特意保留下来的一排低矮破旧的土坯房。从土坯房到小洋楼,住房的变迁是华屋村巨变和村民幸福生活最直接、有力的见证。

以前,华屋村是个落后的贫困村。很多村民都选择离开这里去外面谋生。华小英的父辈为了生计也搬到了附近条件稍好的洗心村生活。华小英成家后,又去了壬田镇上做裁缝。再后来,为了儿子读书,华小英一家进城了。闲不住的华小英又开起了窗帘店。因为常年劳作,华小英腰椎间盘突出,做过两次手术。

在华屋村老家,华小英找到了人生新方向。华小英正式回乡是年。那几年,乘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华屋村成了有名的红色乡村旅游景点。“听一段红色故事,品一桌客家菜肴,住一晚山村民宿”,成为华屋村的旅游攻略。

很多在外面打工的人陆续回来办民宿、种果蔬。华小英也回村里开起了农家乐。

华小英办的农家乐,生意很火。上菜前,她会先给每桌送一小碟自己腌的黄瓜、萝卜或是豆角。没想到,一碟开胃小菜,竟然比主菜还受欢迎。大家吃了都说好,还有不少游客想要买些带回去吃。

一开始,没专门的包装,华小英就把装辣椒酱、豆腐乳的瓶子洗干净装自己腌的小菜。遇上没瓶子的时候,便有客人先付钱,等有瓶子了再装好寄到他们家里去。

华屋村保留着“华嬷嬷泡菜坊”最初的模样

华小英尝到了泡菜的“甜头”。在家人的建议下,她决定专心做泡菜。爱琢磨的她,开办了泡菜工坊,并注册了“华嬷嬷”商标。她用四年时间“泡”出了勤劳致富的“幸福菜”。她做的华屋泡菜通过电商还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odoua.com/ddcd/24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刀豆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16